加入我们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在这个变革时代,许多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会将一些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机密信息带到市场去,而这些信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机密。员工在工作中接触并掌握了商业机密,本应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风险,即员工可能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商业机密在离开原单位后到其他单位就业,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利益。因此,保护企业商业秘密,防止商业秘密外流,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
一、为什么说“带着商业机密跳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一)“带着商业机密”是对企业及其职工的不忠。对个人来说,“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原则之一,人追求私有制财产权的心理也是十分正常的。但当一个人把“私有制”的权利延伸到了“劳动创造性成果”的时候,就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也就丧失了劳动人民最可贵的品格——诚实守信。对企业来说,商业机密是企业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企业与他人区分而独占的特殊知识、技能及信息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旦商业机密外流,企业就会立即蒙受损失甚至灭顶之灾。所以,“带着商业机密”显然是在向社会传递一种错误信号,即将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性成果据为己有,并准备与其他人分享,这是任何企业和国家都无法容忍的。
(二)“带着商业机密”严重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企业长期积累的特殊技术经验、经营方法、管理诀窍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有智力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由于商业秘密具有不可复制性、易被模仿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一旦商业秘密外流,其研究、开发和生产成本将全部化为乌有,且无法获得新的利润回报。因此,员工能否遵守商业秘密制度,是否“带商业机密”,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开展工作,能否维持和发展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带商业机密”就是对企业权益的非法侵害,是一种典型的“侵权”行为。
(三)“带着商业机密”不符合公仆形象的代表特征。公仆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广受好评,原因就在于中国式公仆始终恪守职业操守,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们不会因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不会因为是国家干部就谋求特权;他们不会因为手中有权就收受贿赂;他们更不会将公家财物据为己有。正因为有了这些高尚的品质,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而“带商业机密”则是对公仆形象的最有力的颠覆。一个连基本的职业操守都违背的人,能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仆吗?我毫不怀疑,会有极少数人通过“带商业机密”来获取私利,这与能力无关,与素质也无关,而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带商业机密”要付出哪些代价?(一)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商业贿赂法》明确规定,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罪,是指“在与客商竞标或者与客商合作的过程中,使用、提供、披露、传播依法属于其保密的商业秘密,或者编造虚假的交易事项,扰乱、妨碍、破坏交易秩序”。“竞业禁止”条款违反者最高可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民法典》合同编第4编《合同法律后果》规定,“履行合同前,债务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合同会对第三人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合同的”,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带商业机密”的员工不但不能将商业机密“带到新单位”,更不能将其“带到新岗位”,如果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必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二)影响个人名誉和升迁。“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不但是违反职业道德,更是触犯刑法,必将自食其果。其二,“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良好社会声誉,给自己带来极大精神压力,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其三,“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已严重影响其个人前途,必将被组织上排挤出领导岗位,被群众拒绝在决策层之外,更难以得到重用。
(三)影响家庭和睦。“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不但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负责,决不能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其二,“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对其配偶或子女都不利,甚至可能使原本健康的人员突然精神错乱,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其三,“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其行为对其下属或同事也不利,下属和同事一旦得知“带商业机密”的员工的不轨行为,定然怀恨在心,对“带商业机密”的员工必予以抵制。
三、如何做好“带商业机密”预防工作?(一)加强教育,增强防范意识。“管好嘴,控住手,迈开脚”,要告诫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切实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认真履行法定义务。
(二)规范操作,严格履行责任。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制度落实力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带商业机密”人员,要严守制度,按程序操作,履行职责。
(三)强化监督,加大惩戒力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严肃处理违规现象。对违反制度的“带商业机密”人员,要坚决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绝不姑息手软。